消除母婴传播的背景
2014年,WHO发布了《关于消除艾滋病病毒和梅毒母婴传播 全球认证和标准的指南》, 号召全球各国致力于消除艾滋病和梅 毒的母婴传播,保障母婴安全。2015年,古巴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实现消除认证的国家。截至2023年,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 区实现了消除目标。我国是率先提出消除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三 种疾病母婴传播的国家。拟于2026年向WHO提交认证申请。
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,我国 预防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。2021年,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干预前的34.8%下降到3.3%,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、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降低, 有效减少了疾病代际传递,增进了儿童健康福祉。2023年,国 家开始启动第一批消除评估认证,北京、广东、云南、江苏和湖 南通过认证。2024年四川省、山东省等省份作为第二批将通过 国家消除评估认证。
消除母婴传播主要政策依据
2020年1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《预防艾滋病、梅 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(2020年版)》
2022年1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《消除艾滋病、梅毒 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(2022—2025年)》
2022年12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妇幼保健中心关于 印发《消除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评估指导手册(2022年版)的通知》
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印发《消除艾滋 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评估指导手册(2024年版)》
《消除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(2022-2025年)》总体要求
坚持以母婴健康为中心,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社会参与;坚持综合施策,强化政策统筹,与生育全程服务及传染病防控等工作紧密结合,全面落实干预措施;坚持整体推进、分批评估,突出重点地区和人群,促进服务公平可及。
《消除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(2022-2025年)》行动目标
(1)全国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持续下降,到2025年,在国家层面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结果指标: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下降至2%以下,先天梅毒发病率下降至50/10万活产及以下, 乙肝母婴传播率下降至1%及以下。
(2)到2025年,2/3以上省份在实现结果指标基础上,实现消除母婴传播其他主要评估指标,并向国家提交消除评估申请。 相关评估指标包括:
①孕产妇艾滋病、梅毒、乙肝检测率达到95%及以上。
②艾滋病、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率达到95%及以 上。
③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率达 到95%及以上,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95%及以上。
HIV/梅毒感染带来的不良结局
(1)不良妊娠结局:流产、稽留流产、死胎、死产、早产、 低出生体重
(2)儿童感染HIV/梅毒
乙肝感染带来的不良结局
儿童感染乙肝:慢性乙肝、肝癌、肝硬化
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对母婴传播率的降低作用
(1)干预前母婴传播率:乙肝:20%,梅毒:50-80%,HIV:20-35%(人工喂养)
(2)干预后母婴传播率:乙肝:1%,先天梅毒发病率下降 至50/10万活产以下,HIV:2%
结果指标(3项):
(1)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2%以下;
(2)先天梅毒发病率下降至50/10万活产以下;
(3)乙肝母婴传播率下降至1%以下
过程指标(10项):
(1)产前检查覆盖率≥95%;(1个指标)
(2)孕产妇艾滋病、梅毒、乙肝检测率分别为≥95%(3个指标);
(3)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分 别为≥95%(2个指标);
(4)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及其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≥ 95%(2个指标);
(5)乙肝感染(表面抗原阳性) 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免疫 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分别达到95%及以上(2项指标)
参考过程指标(11项):
(1)艾滋病、梅毒、乙肝孕早期检测率分别≥70%(3个指 标);
(2)艾滋病、梅毒感染孕产妇配偶/性伴检测率分别≥85%(2个指标);
(3)艾滋病暴露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≥95%;
(4)艾滋病暴露儿童18月龄抗体检测率≥95%;
(5)梅毒孕产妇充分治疗率≥90%;
(6)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≥95%;
(7)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高暴露风险儿童接受综合干预服 务后血清学检测率≥90%;
(8)高母婴传播风险乙肝感染孕产妇抗病毒治疗率≥90%。 指标达到消除标准的条件为:13个主要指标中3个结果指
标连续1年达标、10个过程指标连续2年达标,11个参考指标 较前有明显提高。
文章来源:健康呼和浩特
